流淌一脈無私無畏的精氣神
流淌一脈無私無畏的精氣神
—福建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永安北養護站站長林德平
生于養路人家,16歲就從父親手中接過洋鎬,開始養護生涯。
伴隨著公路成長,從沙土路、水泥路到瀝青路,三十年如一日,用汗水和青春為南來北往的司乘守護平安坦途。
他就是45歲的林德平,福建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永安北養護站站長。打開林德平的抽屜,一疊鮮紅證書映入眼簾:福建省勞動模范、全省交通運輸系統“為民服務創先爭優先進個人”、全省國資系統創先爭優“優秀共產黨員”、全省交通運輸行業最佳道路養護員、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搶險救災先進個人……這一本本證書,仿佛在向人們敘說著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。
“就像人吃飯一樣,吃不膩也吃不厭”
天剛蒙蒙亮,簡單吃罷早飯,換上反光工作服,扛著洋鎬、掃把,拎著兩個編織袋,帶上一袋用于清洗路面油污的洗衣粉,像過去三十年一樣,林德平來到轄養的路段,開始一天的養護工作。巡走、彎腰、拾撿,拭拭快要流到眼角的汗水,抬頭望望遠方高速駛來的車輛,然后繼續巡查,他的表情里充滿著認真與執著。
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橘紅色反光服上,加上兩旁黛青色大山的映襯,此時的林德平顯得格外耀眼。
8月,酷暑依舊,驕陽似火,沒有任何遮擋,林德平與工友修補著前一天下午巡路時發現的一個坑槽,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。“戴草帽會妨礙施工,一低頭就擋住視線,而且還常常被風吹走。”旁邊的一個工友解釋說。清理完坑槽內的渣土,林德平示意攤鋪車后退,接著蹲下看烤熱墻是否對準剛剛挖好的坑槽。旁邊,一輛接一輛的汽車呼嘯而過,讓人看得驚心。林德平卻極為平靜地說:“越是溫度高,瀝青路面軋得就越結實,不容易變形,所以,我們必須在高溫中搶進度。”幾分鐘后,高溫烤熱墻慢慢升起,林德平再次蹲下察看坑槽是否完全烤干,接著示意旁邊的工友噴上乳化瀝青,開始攤鋪瀝青料。瀝青至少要達到160℃才能攤鋪,“這就像一個蒸籠,上曬下蒸,一會就熟了。”皮膚黝黑、個子瘦小的鄭聯城開玩笑說。雖然他們的工作服全是長衣長袖,鞋也是膠底的,但黝黑的皮膚依然是在場每一個人養護工的共同色。
忙完這里的活,林德平又趕到另一處去更換被撞壞的鋼護欄。“如果不及時更換,一旦發生二次事故,那就是車毀人亡的嚴重后果。”擰下一個個螺絲后,護欄被卸下;吊起變形的立柱,林德平需要把一根2米多長的新立柱打入原來的樁口,其中埋入地下1.4米左右,地面留70公分,只有這樣才能抵抗高速運行的汽車的沖撞,防止人員傷亡。“這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規范,來不得半點馬虎。”今天,打樁機出現了點故障,為了盡快修好護欄,林德平和工友不得不輪換著用鐵錘把這根立柱敲下去。
一方坑槽、一根護欄、一截水溝、一處邊坡、一個丟棄物……年復一年、日復一日,林德平就這樣和他的工友們來來回回行走在自己轄養的高速公路上,重復著簡單、平凡而卻又無比重要的工作。有人做過統計,30年來,林德平巡過的路有30多萬公里,這相當于繞赤道7圈。當記者問及在這樣簡單的重復中是否會感到厭倦時,林德平說:“習慣了,習慣了。這就像人吃飯一樣,一輩子都在吃,可就是吃不膩吃不厭,而且還是會繼續吃。”他的臉上掛著憨憨的笑。
“一想起那天的淚光,我就覺有一種責任在催促我”
在不少人眼里,公路養護是臟累苦的差事,而且地位低微,沒有前途。然而,在林德平的眼神里,這份工作卻充滿了自豪與驕傲。“路面就是我們養護人的臉面,看著一條干凈、寬敞的公路從自己的腳底下延伸出去,那時候,就感覺到一切是這樣的美好。”
從小,他就對養護事業耳濡目染。“我的父親是養護工,我的叔叔是養護工,我的姐姐以前也是養護工。”林德平祖籍浙江,由于貧窮,父輩不得已離開家鄉,在福建南平開始了養路生涯,也養活全家,由此一輩子都沒離開公路。樸實的父親時常會帶著小德平一起去護路。一次,父親拉著他說:“孩子,你要記住,要是沒有這路,你爸爸可能早就餓死了,哪里還有你。”或許是想起以前的親人,父親說這話時眼中竟噙著淚花;在陽光的照射下,淚花閃耀奪目。就這樣,父親在小德平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。1984年,父親退休,16歲的林德平毅然從父親手中接過洋鎬和掃把。
“那時候由于個子比較小,又全靠人力,裝滿土石的簸箕都提不起來,許多時候真想逃離公路。”然而,一想起陽光下那閃閃發光的淚花,林德平就暗暗地告訴自己,絕不能放棄。“我也不知道為什么,或許是感恩吧,只要一想起那天的淚光,我就覺有一種責任在催促我,必須堅持。”
2003年,林德平成為較早一批高速公路養護人,從南平山區來到了莆田黃石養護站。“養了幾十年的沙土路,看到又寬又美的瀝青路,真的是眼前一亮。”對此,他倍感珍惜,更加一心一意撲在養護工作上。
“一萬多輛車就是上萬甚至幾萬個生命”
林德平常說,“在崗一分鐘,就得工作60秒,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”。
2010年6月,閩西北連續遭暴雨襲擊,福銀高速公路尤溪路段羅盤基隧道口、后坑隧道口、大排一號隧道口等26處發生險情。18日傍晚六點多,在尤溪段BK157+550附近,林德平與工友看著邊溝被清理后路肩慢慢消退的水位,深深地舒了一口氣,爬上養護車,準備繼續巡查。車窗外,大雨傾注而下,視線越來越模糊。突然,“轟”的一聲巨響,只見前方一百多米處的山體頃刻崩塌,無數的土石急速翻滾而下,眼前的這一幕讓他們瞬間驚呆了。
然而,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,就聽到耳邊一個斬釘截鐵的聲音,“下車,立刻封道布控。”車門被“砰”地一聲打開。來不及感慨,來不及緩解受驚的情緒,林德平一邊安排工友設置安全警示標志,一面立刻通知班站其他員工帶著搶險器械趕到現場。電話里,工友告訴他,家里打電話來,說他女兒由于暴雨積水,被困在回家的途中,而妻子此時也因山體滑坡呆在廠里,沒辦法去接,問他能不能去接一下。林德平聽罷,說“現在哪有辦法,你們趕緊過來,搶通要緊!”就把電話掛斷了。
雨,還在嘩嘩地下,順著人的脖子往下灌,浸透了每個人的衣褲……經過兩天兩夜的連續奮戰,20日晚上十點多,搶通工作終于順利完成,指揮機械設備、搶險隊員退場后,林德平才想起家里的那個電話……
事后,有人問林德平從“鬼門關”走了一趟是什么感受。他說“哪有什么感受,當時腦子里就想著我必須攔住那些車。你知道嗎,每天有一萬多輛汽車從這里經過,那就是上萬甚至幾萬個生命啊!”
是啊,林德平的心中永懷著對過往司乘的責任與牽掛,才有他,日復一日地巡查在公路上;才有他,危險面前無所畏懼地往前去。
或許,這世間的美有很多種,但在林德平身上流淌著的是最樸質最自然的美——流淌一脈交通人不畏艱險、無私奉獻的精氣神!